中国质量报:特色产业富农家——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全力助推帮扶村强产业增后劲促增收

时间:2020-07-14 来源: 作者:

  □ 魏开疆

  甘肃省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和培育适合帮扶村发展的特色后续产业不断增强帮扶村和帮扶群众的“造血”“生血”功能拓宽增收渠道增强发展后劲确保贫困群众长远发展有保障、不返贫。

  立足优势资源

  精准培育特色产业

  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国“三区三州”和甘肃省“两州一县”深度贫困地区之一。2019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甘肃省市场监管局对口帮扶的卓尼县、夏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提前脱贫摘帽。“摘帽不摘责任”“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一年多来甘肃省局积极探索着力培育和发展适合村里发展的特色产业努力铺好群众致富路。

  乌龙头是一种多年生木本植物其嫩芽是药、菜两用的名贵野菜。2019年初甘肃省局在多方考察、深度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卓尼县西尼沟村的自然条件和发展实际决定扶持该村发展乌龙头种植。该局共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目前已种植乌龙头近7公顷成活率高长势良好。“发展乌龙头种植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中它的生态效益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等成林后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甘肃省局驻西尼沟村工作队队长张辉林指着眼前成片的乌龙头幼株说。“乌龙头价值很高一公斤市场价可以达到30-40元经济效益可观每公顷地可增收2.25万元到4.5万元。另外种植、管护都是雇佣当地群众可以帮助一部分群众就地就业。山下就有很多农家乐旺季用量很大可以实现就地销售。”据张辉林介绍西泥沟村还是甘肃省第一个彩色村庄相信不远的将来漫山遍野的乌龙头会给村里增添一抹浓重的新绿。

  距离西泥沟村不远的温旗村依山傍水村后山有大面积野生沙棘林。自2019年甘肃省局被调整帮扶温旗村以来就一直在考虑如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实践如何实现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的双赢局面。经考察该局决定在当地发展短平快的绿色生态土鸡“把鸡撒到山里去”。该局筹措帮扶资金20万元免费在山下为温旗村修建鸡舍购买鸡种组织帮扶干部学习科学养殖方法。“鸡散养在沙棘林中可以捡食昆虫、嫩草、沙棘叶和沙棘果实肉质会更加鲜美。”该局驻温旗村工作队队长张中峰介绍说。“为确保成活率省局为我们联系购买的都是脱瘟鸡苗适应性更强更容易成活。我们计划先期由村里统一养殖待形成规模后再扶持带动农户一起发展壮大。”

  中蜂养殖是七车村探索发展的又一特色产业。帮扶村调整以后甘肃省局积极推广原甘肃省质监局扶持群众发展中蜂养殖的成功经验按照“集中养殖分散养殖”的模式筹集资金重点扶持发展中蜂养殖农民合作社两个有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按照自愿发展原则为具有养殖经验和养殖意愿的农户免费发放蜂箱和中蜂提供上门技术指导并免费检测蜂蜜协调对外销售中蜂养殖产业已初具规模。

  集中资源办大事

  木耳镇新生黑木耳

  木耳镇是甘肃省局对口帮扶的卓尼县重点镇共对口帮扶该镇5个村。该镇农户种植、养殖结构单一缺乏有效增收渠道帮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成了帮扶干部一直思考的问题。

  木耳镇能不能种植木耳如果可以就是一张独特的招牌和名片。经当地扶贫干部多次赴外地考察并邀请木耳种植企业技术专家实地进行评估当地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十分适宜木耳生长。2019年该局投入帮扶资金48万元开始探索发展木耳种植产业让木耳镇成为名副其实的木耳种植基地。

  为集约化使用项目资金该局经统筹规划以木耳镇出纳村为基地把该镇帮扶的5个村联合起来集中资源资金进行集约发展。“这主要是考虑当地群众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并且种植结构单一在短时间内难以掌握木耳种植技术把5个村的帮扶资金集中起来使用可以有效带动全镇木耳产业的规模化和链条化发展。”该局驻七车村工作队队长赵帅锋介绍说。

  在发展项目之初甘肃省局先行租用镇上村民的蔬菜大棚进行试种先期共投放1万个木耳菌棒目前菌棒已全部成功发芽计划近期移植到出纳村种植基地。“我们坚持先行先试积累经验不能盲目推广让老百姓产生损失。”赵帅锋说“木耳种植劳动量小村里留守的妇女和老人都能干规模发展后可以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业。下一步我们将强化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手把手帮带力争培养一批木耳种植技术能手带动全镇木耳种植业发展壮大。”

  扶持非公企业示范带动

  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从2014年开始夏河县就一直是原甘肃省工商局的帮扶县。机构改革后甘肃省市场监管局接过帮扶接力棒担负起了帮扶该县王格尔塘镇3个村和达麦乡2个村的帮扶责任。在这片深耕的土地该局积极扶持非公企业发展优势产业示范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全域振兴的大扶贫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针对帮扶县地处高海拔和土地贫瘠的实际该局协调甘肃远达集团公司对县域内的土壤、气候和水肥进行取样论证试种藜麦。该局筹资为当地贫困户购买化肥、地膜和籽种播穴机远达公司免费为农户提供籽种全程技术服务签订订单收购合同。据统计该局在卓尼县种植藜麦36.7公顷在夏河县种植藜麦16.7公顷藜麦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经试种测算相比种植传统农作物种植藜麦每公顷可增收1.2万-1.5万元为贫困高原干旱山区探索出了产业扶贫新路子。

  甘加藏羊是夏河县的特产在当地具有良好的养殖基础。甘肃省局充分挖掘这一优势鼓励引导甘肃安多投资集团公司依托甘加藏羊资源打造示范村。该公司与当地牧户、合作社签订产销订单实行最低保护价政策。去年以来已累计带动夏河县及周边地区1万多牧户、2万多贫困牧民走上增收致富路直接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800元以上。“甘加镇仁青村是‘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饲养甘加羊5万多只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甘加镇人均纯收入其中养羊产业收入占到了一半以上。”该局帮扶办主任董明坤介绍说。

  身体健康是脱贫的重要保障。甘肃省局始终关心当地群众看病就医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扶持当地藏医药产业发展。甘南卡加曼藏医院就是其中的代表。经过该局和甘肃省药监局指导帮助卡加曼藏医院两种药物取得“国药准字”卡加藏药系列产品被评为甘南名牌产品。该医院每年联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为藏族群众免费送医送药已经累计在藏区捐款赠药超过1000万元。该院还鼓励周边农民种植中药材并以高价收购建立扶贫车间吸纳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药厂工作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健康脱贫。

  甘南藏族自治州西靠青海藏区南依四川藏区区位优势明显是“中国牦牛乳都”发展牦牛乳制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甘肃省局积极扶持当地甘肃华羚乳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乳制品企业发展壮大。目前该公司的原料收购已覆盖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云南等地藏区累计投放牧区原料收购资金达86亿元产业共带动5省藏区牧民10.6万户53万余人带动甘南当地牧民18万余人对当地牧民群众户均年均收入的贡献率已达45%并解决了藏区200多名贫困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中国质量报》

  ?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