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再次推向餐饮最前沿 公筷公勺逐渐成为约定俗成“新食尚”

时间:2020-07-24 来源: 作者:
摘要:日前,公筷、分餐制逐渐推向餐饮最前沿,公筷公勺逐渐成为约定俗成“新食尚”,北京、甘肃等省市也先后明确了使用公筷公勺取餐、推行分餐制等规定,同时不断创新公筷公勺的设计款式,让公筷公勺真正成为市民餐桌上的“标配”。   

  赞同使用公筷,但是特别难执行。”28岁的高先生告诉记者,他认为在家里吃饭是一大家人温馨和睦的体现,家人之间使用自己的筷子相互夹菜非常普遍,如果在家也分公筷老人心里可能会不舒服。对此,记者先后3天选取了100组路人,对其进行了街头采访。从结果来看,在家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分别为“一家人没必要”“不习惯”“太麻烦”,而外出就餐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分别为“餐厅没有主动提供”“大家都不用”“不习惯”“亲朋好友没必要”。新冠疫情的发生,将公筷、分餐再次推向餐饮的最前沿,也让使用公筷公勺逐渐成了约定俗成的“新食尚”。

  对此,北京、上海、广州等诸多城市陆续发出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的倡议,避免“病从口入”。其中,北京将公勺公筷分餐制纳入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进行推广,条例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而甘肃省也在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了使用公筷公勺取餐、推行分餐制等规定。

  当“新食尚”逐渐形成,并作为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呈现,虽然一些人拒绝使用“公筷公勺”只是怕麻烦的心理,但这绝对不是很简单的问题。因为,这种心理具有一定的劣根性,同时还受长期的传统观念禁锢。只是,越是这样,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方面,要从科普的角度,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让人们从“让我使用”向“我要使用”过渡,形成现代公民起码应有的自觉;一方面,要让现在纸上的条例,在现实中得到真正体现,让那些拒绝使用者受到应有的约束;再一方面,还要进一步研究人们除了怕麻烦之外,还有没有更多的原因,比如公筷公勺的设计款式、价格是不是科学合理,等等。

  总之,要让公筷公勺真正成为“标配”,让“使用公筷、文明用餐、健康生活”的行动倡议落地,进而让“小餐桌”带动“大文明”,还需要做更多工作,甚至是以问题为导向集中发力。(贺 成)


原文链接:http://www.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hyid=32&newsid=30427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