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平安区首批26家餐饮单位复市 恢复网络订餐

时间:2021-11-01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作者:佚名
摘要:为满足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近日,海东市平安区首批便民餐饮服务单位复市。首批开门营业的26家便民餐饮服务单位都已具备外卖配送服务、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到位、从业人员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和有效健康证明等六个条件。   

  “大家可以点外卖啦。”10月26日,海东市平安区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一则有关平安区首批便民餐饮服务单位复市的温馨提示刷了屏。

  记者了解到,根据海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满足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按照平安区城区和河湟新区两个区域人口规模和街区分布,经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综合分析,充分研判,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将疫情防控期间社会责任感强、积极主动自愿提供餐饮服务并具备有关防疫要求措施的26家便民餐饮服务单位确定为首批便民复市餐饮服务单位。

  “首批开门营业的26家便民餐饮服务单位都已具备外卖配送服务、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食品安全管理措施到位、从业人员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和有效健康证明、诚信合法经营、人民群众满意度较高六个条件。”据海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说。

  10月27日,记者经过测量体温、展示健康码、行程码后,顺利进入了位列此次首批便民餐饮服务单位名单的“金穗餐厅”。“进店之前必须要测量体温、双手消毒、扫描健康码。”该店店长王永丽告诉记者,为确保消费者和从业人员的安全,该店严格按照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除进店人员严格落实防控要求外,店内的10名从业人员已经做了两轮核酸检测,而且要求全体人员一律戴口罩、测体温,后厨人员严把原材料采购关,确保食材安全、卫生。

  王永丽告诉记者,为了让消费者吃得放心,门店每隔两小时会对后厨、大堂、外卖取餐台进行一次全面消毒,并对员工进行体温测量。

  “现在店内一共有10名员工,这10名员工一直待在平安,没有去过其他地方。两位厨师烹饪时也是按照要求全程配戴口罩。” 王永丽说,公司统一安排了员工宿舍,距离门店很近,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避免了员工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与他人接触感染的可能性。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这个特殊时期,除了关心食物制作的安全,同样也非常重视食物是如何被送到自己手中的。在此过程中有哪些人经手?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外卖送到后如何更加安全地取餐?只有公开透明的信息才能让消费者安心食用。

  王永丽向记者展示了“外卖配送单”,单子上印有订单信息,便于消费者追踪。除了外卖配送单,每份外卖在打包时还会贴上“食安封签”。消费者取到外卖后,只要看外包装上的封签,就能知道是否有人“动”过自己的外卖。

  记者了解到,26日上午11点开门“线上营业”的金穗餐厅,当天美团订单量就有60单。

  “因为疫情,现在大部分消费者都选择外带或者点外卖。”位于湟源路一家烧烤店的店主马仓告诉记者,店内碗、筷、勺子等所有消费者能接触到的餐具都会进行高温消毒,并一直存放在消毒柜中,开业后,网上的订单里也会提供一次性餐具。

  “我们店内每两个小时消一次毒,请放心点餐。”马仓说,除了登记、测量体温,店门口还有一本可以供顾客翻阅的消杀记录表和员工体温登记表。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提及疫情防控这么严格,新鲜蔬菜是怎么采购,是否有专人配送时,马仓说:“今天刚开业,市上市场监督管理局给我们配发了工作证,大型的超市、菜市场都可以随时采购蔬菜,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将会用心服务好我们的每一位顾客。”马仓说,除了这些,每次配送员来取单时,他都会强调,送餐时不要与消费者接触,将外卖放在小区门卫处或挂在门上。

  “无接触配送”避免了面对面接触,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消费者和外卖骑手的安全,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欢迎。

  记者走访平安区国贸一楼、湟源路、民和路等地发现,在首批开业便民餐饮服务名单里的餐饮店都已开门“线上”迎客,疫情期间空无一人的餐馆虽然很平静,但线上订单让停业一周的餐饮行业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而进店拿手机扫描健康码、测量体温早已成为众多配送员与商家之间的默契。

  与此同时,为保障疫情期间的餐饮服务供应,餐饮企业还加大了外卖供应举措。目前开业的门店全部以外卖为主。大多门店计划准备增加面食品种、卤制品种、蒸笼品种,以及一些半成品特色菜品,方便客人打包。

  如今,随着平安区26家首批便民服务餐饮店陆续开门营业,因新冠肺炎疫情而沉寂了的生活圈正在逐步“苏醒”,记者探访的几家便民服务餐饮店商户对疫情防控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普遍对疫情过后消费需求的复苏抱有信心,相信平安一定会平安。(巴迎桂)

  


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hyid=19&newsid=6593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