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 正青春丨为梦想全力奔跑

时间:2022-05-10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新时代宁夏青年,既有难得的建功立业机遇,也有“建设美丽新宁夏”的时代使命。他们把自己的理想与家乡的建设、祖国的未来、人民的期望紧密联系在一起,勇敢担当、刻苦学习,练就报国强国本领,投身先行区建设,每个人将全力奔跑的脚步印在不同的赛道上,跑出新征程的“加速度”。

  战“疫”赛道:担当奉献的青春力量

  疫情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大战当前,千千万万“80后”“90后”“00后”响应号召,挺身而出,冲锋在抗击疫情最前线,他们是医护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他们用青春热血担当起护卫人民的使命,构筑起坚实的战“疫”防线。

  宁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龚瑞,是自治区流调突击队队员,也是传染病防控战的“女战士”。15年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经历中,她明知危险却勇敢向前,从“甲流”、人禽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和保障,到炭疽、乙脑、学校常见传染病暴发疫情处置,她总是主动请缨,直接参与处置的全区传染病疫情百余起。龚瑞深知高质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对遏制疫情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2020年宁夏发生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她抽丝剥茧地寻找每一位病例的传播链条,指导排查可能感染人员,在纷繁复杂的传播链中分析研判,圈划重点,追根溯源,审慎地提出可行性建议。这位病毒“猎手”,用不惧风险迎难上、枕戈待旦连轴转换来群众健康,家园安康。

  

  龚瑞与同事一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战“疫”之中,有坚守,也有牺牲。

  日前,共青团中央作出表彰决定,追授宁夏理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原2019级金融专业大二学生龚续潜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让人们再次怀念那个笑容温暖的女生。

  入学伊始,龚续潜就主动加入宁夏理工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参加四点半课堂支教、石嘴山创城等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竭尽所能地承担社会责任。

  2021年暑假,龚旭潜在家乡战“疫”的关键时刻,坚定地站了出来、顶了上去,成为一名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卡点值班时,她不幸跌落到湍急的河水中,经抢救无效离世,用生命诠释了当代大学生最美的青春底色。2021年9月8日,宁夏四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在全区青少年中开展向龚续潜同学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全区广大青少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越来越多的青年们,在志愿服务中笃定前行。

  去年以来,全区 1.9万名青年志愿者、 482支青年突击队、290个青年文明号集体,响应号召,冲在疫情防控、能源保供、中阿博览会等一线。

  勤学赛道:发奋图强的青春力量

  青年人,勤于学,善于思,敏于行,方能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在宁夏,有这样一支红色理论宣讲“轻骑兵”,他们秉承“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既当好党史学习教育的“研究者”,又做好党史宣传讲解的“急先锋”。

  2021年3月,宁夏大学成立了凌云宣讲团,择优招募本科及硕士生,由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担任理论指导和团队管理,以学习好、宣传好“四史”教育为主线,以青年人的视角,讲好国家民族的大故事、讲好大学生和百姓身边的小故事,增强“青春正能量”。

  为了让党史学习教育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凌云宣讲团整合社会、学校、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党史理论宣讲,创新“宣讲+”模式,将党史宣讲传播范围从党员师生扩大到全校师生,并逐步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一线、走进农村社区、走进中小学校,以随时能开讲、随处是讲堂的微宣讲形式,真正做到了把理论高度、实践力度、故事温度和逻辑深度有机结合,带领广大青年一起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史,解读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

  

  宁夏大学凌云宣讲团。

  “黄莺读博士了!太不容易了!”

  4月22日,武汉理工大学发布《武汉理工大学2022年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黄莺的名字出现在其中,喜讯很快在全网传播开来。

  2015年,宁夏盲人女孩黄莺,用盲文作答,以高出宁夏当年理科线85分的成绩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成为全国首位参加普通高考进入重点大学的盲人学生。

  进入大学后,黄莺以超过常人百倍的努力一刻不放松地学习着。上课跟不上进度,她就将老师讲课的PPT拿回寝室,然后转化成Word文档,用读屏软件一遍一遍听课学习。面对最难的高等数学课程,黄莺在学校安排的两名研究生的帮助下,形成“口述—盲文记录—盲文学习—盲文解题——口述”的学习模式,连续3年综合测评班级第一。在校期间,黄莺创办了“盲着看看”微信公众号,用声音和文字,记录盲人群体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更多人用正确的方法帮助盲人群体,也以自己的励志故事传播青春正能量。

  

  黄莺获得2019最美大学生。

  乡村振兴赛道:服务人民的青春力量

  在石嘴山市惠农区,返乡青年陈晓燕带领农户创办惠农区杞红枸杞专业合作社,让优质枸杞打入国际市场,同时积极与国内外公司合作,成功提取黑枸杞花青素和枸杞多糖肽,于2017年成功在惠农区落户黑枸杞花青素提取生产线,年产能20吨。同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每年开展创业实践培训40余次覆盖800多人,将传统农民培育成现代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金浩轩(右)把科研搬到田间地头。

  在银川市贺兰县,清华大学水利系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环境修复中心博士、宁夏青年创业导师金浩轩,带领实验团队入驻,为企业攻克了污水零排放、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关键技术性难题,通过设施温棚养殖使得曾经一年只产一茬、亩产不超过250公斤南美白对虾,一年能养四五茬,产量达到1000公斤以上,不仅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降低农业水资源消耗,还提高农业单产,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科研不止步,农民有盼头。如今,他正带领团队继续研究自动化、智能化养殖,将技术真正留在当地,惠及当地群众。

  

  刘江在地里给农民示范种植技术。

  在青铜峡市大坝镇,科技特派员刘江在“甜玉米之乡”建立起年产能1000万穗的真空黑玉米加工基地项目,利用当地土壤富硒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富硒鲜食黑玉米种植示范推广项目,不仅能促进当地食品工业发展,同时还能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扎扎实实地增加农民收入。他发明的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出苗率达到98%,能保证幼苗的营养价值得到充分补足,让黑玉米甜在群众舌尖,富在农户口袋。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

  宁夏大地上,越来越多的青年,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奉献着青春力量。(宁夏日报记者 王溦)


原文链接:http://wsjkw.nx.gov.cn/xwzx_279/zzqdt/202205/t20220504_3485730.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