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陈树兰:用一生诠释医者仁心

时间:2022-05-10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在宁夏医疗界,有这样一位老人:虽已91岁高龄,但她依旧在医疗一线忙碌着,病区查房,与年轻医生交流,参加科室病例讨论;她的儿子、女儿早已退休,她却孜孜不倦地工作,依然像一根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她就是陈树兰,原宁夏医学院院长,宁夏医科大学名誉校长,宁夏心血管内科的奠基人。

  陈树兰见证了宁夏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她也用毕生精力,为宁夏的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作出了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

  20世纪50年代初,陈树兰从中国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来到宁夏。当时的宁夏“一穷二白”,医院里不仅缺医少药,而且很多内科诊断所需的基本器材也不齐全。1957年,陈树兰在上海学习期间,定制了一台国产心电图机,独自把机子扛回银川,做了宁夏第一张心电图;她排除万难,率先开辟了宁夏心脏病学介入领域,1961年做了宁夏第一例右心导管手术;为方便给患者看病、不出错,陈树兰养成了背病历的习惯,随时能够说出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的血常规、尿常规等各项数据……60多年来,陈树兰从事临床内科、心血管内科、综合科的医、教、研工作,救治了大量急危重症患者。她还曾持续多年深入城乡调查宁夏地区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患病因素,为国家提供了关于宁夏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宝贵资料,并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12项。

  作为医生,陈树兰抢救了多少患者,无法计数;作为师者,她为宁夏培养了多少医疗卫生人才,也无法计数。1983年,陈树兰出任原宁夏医学院院长,成为宁夏医学院第一位女院长。她和院领导班子共同努力使学校成为宁夏第一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开设了成人高等教育医疗专业,为宁夏医学院的发展和宁夏医疗人才队伍的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陈树兰培养的一批批学生,已相继成长为国内相关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

  2010年,在“感动宁夏年度人物”颁奖台上,陈树兰曾这样说:“对我而言,最大的快乐就是把危重病人从死神手里夺回来;最大的满足是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才。”2020年,在宁夏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终身成就奖”的颁奖仪式上,陈树兰说:“我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宁夏的医疗事业,如果身体允许,还要继续发挥余热。”

  从风华正茂到青丝染霜,陈树兰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信念不改,初心如磐。她用一生诠释了救死扶伤、医者仁心的铮铮誓言。

  在一次次采访中,陈树兰的这番话令记者难忘:“医乃仁术。选择了医生作为职业,就等于选择了辛苦、责任、奉献和终身学习。作为医生,病人把最珍贵的生命托付于你,是对你莫大的信任,理应尽心竭力,容不得丝毫马虎。”“做个好医生是我一生的追求,我希望,当我回首往事时,能够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的培养,不辜负宁夏人民对我的信任,能够无怨、无悔、无愧地说一声‘此生足矣’!”(宁夏日报记者 尚陵彬)


原文链接:http://wsjkw.nx.gov.cn/xwzx_279/gzdt_46361/202205/t20220501_348550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