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妇幼:借力“医育结合”优势,打造婴幼儿照护南宁模式

时间:2022-05-20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5月13日,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召开全国婴幼儿养育照护指导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工作汇报会,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周利锴应邀在线上进行婴幼儿养育照护规范化建设典型经验介绍,并与线上专家交流。南宁市妇幼试点探索运营管理模式、培训指导家庭/在园育儿模式、“医育结合”提供专业服务等工作举措和成效得到大家的认可。

  据悉,南宁市妇幼致力于打造全区标杆性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先后获批成立南宁市婴幼儿照护培训中心,成为全国首个获得编制部门批复市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南宁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项目立项和用地选址。目前,医院已建成投入使用示范性婴幼儿托育园1个。

  先试先行,打造普惠性托育示范园

  南宁市妇幼先试先行,筹措资金约200万元,将鲤湾院区改造为普惠性示范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托育园,并与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签约,成为复合型人才实训基地。托育园结合儿童生长发育、早期教育等特点,设置了儿童膳食营养套餐及日常疾病防控护理“一条龙”诊疗服务,为婴幼儿照护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同时,根据各家庭的实际需求,提供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服务。托育园于2022年4月正式对外招生,目前,现有在园幼儿18名。

  “医育结合”,婴幼儿生长发育质量有保障

  医院结合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整合儿童诊疗技术优势,对儿童保健部分功能科室进行升级改造,拓展婴幼儿护照服务和培训项目。配备婴幼儿照护服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评估工具、早期学习体验玩教具、培训及宣传教育设备。提供儿童保健门诊、育儿咨询门诊、照护评估、问题干预、育儿指导、早期学习体验等正常儿童保健服务,以及针对特殊儿童开设婴儿早期运动训练、语言、认知、感统、多感官训练、肢体康复等多种康复训练项目。同时,开设全市首家特殊儿童预防接种咨询门诊,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惊厥、过敏性疾病等特殊儿童给予专业评估,提供接种计划和时间的调整建议。2021年开设门诊以来,已完成2970服务人次。市妇幼利用自身优势,定期到托育园提供生长发育体检服务,实现婴幼儿教育与儿童保健救治全方位“一条龙”服务。

  加强培训指导,“医+园+家”联合守护婴幼儿健康

  南宁市妇幼依托作为广西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教学医院资源和儿童保健项目管理单位优势,积极传播科学育儿理念与知识,进入托育机构实地指导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市妇幼利用亲子园、育儿学校、孕妇学校等线下健康教育基地,以及家长课堂、妇幼名医讲堂等线上科普直播平台,开办养育技能交流班,指导家长掌握家庭游戏治疗等技巧,组织相同年龄段的家长进行交流,相互学习育儿经验,传授专业育儿知识,提高家长对矮小症、自闭症等特殊疾病的认识和早诊断、早治疗的认知。2021年以来,开展线上线下家长课堂25堂;婴幼儿亲子活动259场;孕妇学校、育儿学校孕期育儿宣教指导188场。进行照护过程和结果评估43758人次,对家长进行育儿知识和技能培训22323人次,开展亲子活动、情景体验、体质训练等发展训练20255人次。组织开展托育托幼机构及基层儿保人员培训班9期,培训人员近1000人;开展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入职前后的培训考核和指导,提高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

  顺势而为推项目,力争尽早满足托育需求

  接下来,南宁市妇幼将乘着南宁市“项目为王”和“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东风,全力推进“南宁市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项目”建设,年内力争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完成项目开工各项前期工作。同时,继续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管理各项制度规范,统一托育服务标准和技术保障。继续推进“医育结合”服务模式试点工作,不断推进托育服务专业化、优质化和规范化发展。

  


原文链接:http://wsjkw.gxzf.gov.cn/xwdt_49370/gs/t1190697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