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报】访蕲州古镇 寻时珍精神

时间:2022-06-16 来源: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2018年5月,时值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我借着参加“2018李时珍中医药大健康国际高峰论坛”之际,来到了李时珍的故乡——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饱览艾都风采。

  别看蕲州如今在行政辖区上仅是一个镇,但其历史悠久,曾为州、路、府所在地,风景秀丽,人杰地灵。历史上,蕲州舟楫便利,商贾云集,是长江中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今天,蕲州凭借李时珍和他的著作《本草纲目》闻名于世,所拥有的历史遗址和人文景观以李时珍纪念馆和陵园为标志性代表。

  5月26日,我随与会代表来到慕名已久的李时珍纪念馆,参加了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祭拜典礼暨李时珍纪念馆新馆开馆仪式。李时珍纪念馆始建于1980年,位于蕲州镇东南风景秀丽的雨湖之滨,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时珍墓。为纪念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纪念馆于2018年5月15日完成升级改造工程。纪念馆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从前到后,依次为四贤广场、本草碑廊、纪念展馆、药物馆、本草药园、陵墓园六部分。整体为前庭后院,前面的碑廊、纪念馆、药物馆一进三重,为典型的仿明代建筑;后面的百草药园、陵园为游人休憩之地。纪念馆中亭廊楼阁,红柱青瓦,古朴典雅,气势恢宏,错落有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四贤坊”。明朝天启年间,朝廷为李氏一门建四贤碑,将李时珍与其长子李建中、四子李建木、孙子李树初,三代四人合称为“四贤”。康熙三年编修的《蕲州志·卷八》记载:“顺治甲午,其子具庆陈情州道督学,道部允从祀乡贤。”李具庆为李树初次子,遂在蕲州东门口街的街口附近建起四脚三门式牌坊,坊表正面刻“六朝文献”,背面书“两镇干城”,以昭后世。前句赞颂在六朝古都南京出版了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后句称誉曾任四川蓬溪知县的李建中和曾任山西按察副使的李树初镇守并治理蓬溪、山西两地有功。

  后来,牌坊因战乱毁坏。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四贤坊旧址重立牌坊,后亦损毁无存。2003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在李时珍纪念馆门前重新修复了四贤牌坊,供后人凭吊。

  纪念馆山门横梁上悬挂的“李时珍纪念馆”金字匾额,为邓小平所题写。走进山门,第一重院落是“本草碑廊”。首先看到的是镂空雕刻的两个硕大隶书“医药”,上绘有中药图谱,凸显了整个纪念馆的主题。本草碑廊两侧长廊的墙壁上镶嵌了96块黑色大理石,上刻有蕲阳八景、画家蒋兆和所画李时珍像、明末清初文学家顾景星所撰《李时珍传》及《本草纲目》中节选出来的128种本草药图。碑廊尽头,两座石狮子蹲守在大门口,入厅正中是李时珍的青铜雕像,高约3米。

  李时珍青铜雕像后,是第二重院落李时珍纪念展厅。展厅占地3000平方米,陈列有历史文物、文献、药物标本、图表、照片、画像、雕塑等1000余件,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以及毕生卓越贡献。藏品中更有诸多古籍善本,包括各种版本的《本草纲目》,收罗备至,弥足珍贵。

  第三重院落是药物馆,为仿明建筑,分上下两层共4个展厅。展厅内有神农(即炎帝)、张仲景、陶弘景等十多位医药学家的塑像,以及300多种动物、植物和矿物药标本。此外,还有明末清初学者顾景星为李时珍所撰写的传记,郭沫若为李时珍的3次题词、蒋兆和于1983年亲笔画的李时珍像以及莫斯科大学的李时珍雕像照片。这些文物和资料集中展示了李时珍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走出药物馆,是百草药园。百草药园面积达十几亩,里面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香飘四方。

  穿过百草药园的药物长廊,就是李时珍的陵园。拾级而上,登上第三层平台,正中间即李时珍与妻子吴氏的合葬墓,其父李月池、母张氏合墓居其左。两墓历经四百余年,仍保存完好,其墓碑分别立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和隆庆六年(1572年),碑文清晰可见。第二层平台正中矗立着大理石纪念碑,依据蒋兆和所绘而制成的李时珍半身塑像巍然耸立,两旁为六角纪念亭。墓园荷花池前立着青石牌坊,由郭沫若于1956年题写的“医中之圣”四个大字镶于牌坊之上,碑上刻着郭沫若的题词:

  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一八九二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

  这是对李时珍一生的精彩概括,也是对李时珍的崇高评价。

  祭拜时刻,细雨纷飞,天亦含情,思贤感恩,宣读祭文,鞠躬致敬。近千名嘉宾与身着古装的小学生齐颂《拜医圣文》,深情缅怀医圣李时珍:时珍精神,民族之魂;华夏子孙,万代感恩……

  漫步在蕲州古镇街头,到处都是李时珍文化遗迹,既有经过修复的李时珍与其父李言闻设诊处“玄妙观”,亦有新建的仿古建筑“医圣阁”,连蕲州的主要交通要道也取名“时珍路”“濒湖路”。我们此次会议入住的酒店名为“东壁阁”。

  但在蕲州,有的地方也暴露了今人文化底蕴之浅薄,如在赤龙湖畔新建的蕲州古城景区中复建了李时珍的书斋,竟然将名称错题成“过所馆”。李时珍当年在雨湖北岸的红花园所筑书斋名为“薖所馆”,钱鋆《蕲州志·卷二》载:“薖所,在雨湖北岸,濒湖李公著《本草纲目》处也。”今人不知其意,误将“薖”为“過”,再简化为“过”,成“过所馆”,令人不知所云。《诗经·卫风·考槃》曰:“考槃在阿,硕人之薖。”薖,宽大貌,形容硕人宽博之德,引申为心胸宽大。故题为“薖所馆”,有陶冶性情的处所之意;而薖,郑玄笺“饥意”,故又认为“薖所馆”表达了李时珍关心民瘼,对于人间饥困之事,不能一日忘怀;另,薖为古书上说的一种草,《说文解字》:“薖,草也。”因“诸药以草为本”,李时珍以“薖”字为斋名,表达了其励志重修本草的决心。

  蕲州因李时珍而出名,李时珍亦惠泽蕲州。《本草纲目》中收录的1892种药物,见诸蕲春的就有700余种,而以道地药材蕲艾、蕲竹、蕲蛇、蕲龟为代表的“蕲春四宝”,更是称誉古今。如《本草纲目》称艾叶“自成化以来,则以蕲州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2016年,中国中药协会授予蕲春县“中国艾都”称号。(周益新 山西省大同新建康医院)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6月10日第八版)


原文链接:https://wjw.hubei.gov.cn/bmdt/mtjj/mtgz/202206/t20220613_4173794.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