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还是合法维权?解析网购“仅退款”法律界限

时间:2024-12-17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近日,在河南郑州发生了一起网购纠纷事件。一名女子在电商平台上购买了一件价值超过2000元的羽绒服,收到商品后选择了“仅退款”选项,并在退款申请通过后依然取走了羽绒服。面对卖家的质疑,买家坚称自己既没有偷也没有抢,只是行使了平台提供的退款权利。从而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也让我们再次审视电商平台的“仅退款”服务。

“仅退款” 服务,本是各大电商平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优化用户购物体验而精心打造的一项创新售后服务举措。其初衷在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权益保障通道。但是并非无条件适用。电商平台通常会在用户协议或售后服务政策中明确规定“仅退款”的适用条件,如商品存在质量问题、商家未按约定发货等。在这些情况下,消费者才有权选择“仅退款”而无需退回商品。

不当得利还是合法维权?解析网购“仅退款”法律界限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作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明确赋予了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的退货退款权利。当商品存在质量问题、描述不符或未按约定提供服务等情况时,消费者有权要求退货退款。这是法律对消费者正当维权行为的保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的这一权利并非无限制的。如果消费者在已经顺利接收并实际使用了商品之后,却依然申请 “仅退款”,且拒绝归还商品,那么这种行为无疑已经逾越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划定的正当维权界限。从法律性质上看,这种行为极有可能构成不当得利。

所谓不当得利,是指一方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获得利益而致使另一方遭受损失的情形。在网购纠纷中,消费者通过仅退款而占有商品却未支付对价,商家则平白无故地遭受经济损失,两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利益失衡格局。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消费者在申请仅退款过程中存在故意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诈行为,例如编造商品存在质量问题的虚假理由或者刻意隐瞒已收到并使用商品的真实情况,且其目的在于骗取退款,那么一旦其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便可能触犯刑法中关于诈骗犯罪的相关规定,从而面临严厉的刑事制裁。

回到郑州这起网购羽绒服纠纷事件,买家在收到商品后选择了“仅退款”并取走了羽绒服,这显然不符合电商平台“仅退款”服务的适用条件。同时,这一行为也超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所保障的正当维权范围。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买家的行为是不合法的。

在电商购物过程中,电商平台和消费者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行为破坏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信任关系,如果大量消费者效仿这种不当行为,将导致商家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商家可能会提高商品价格或降低服务质量来弥补损失,最终损害的是还是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并且还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不利于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消费者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平台规则申请退款。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自觉遵守规则、尊重法律时,电商市场才能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食安调查【全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中心】招聘食安 市场观察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

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