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南岗区坚持“人物同防”打造进口食品“安全链”

时间:2021-03-03 来源: 作者:

  疫情防控转入应急响应阶段后,哈尔滨市南岗区市场监管局坚持围绕“人、物、环境”三个维度,对哈达果蔬批发市场(以下简称哈达市场)进行管控不放松,并按照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进行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点再加强,防控措施再落实,进一步增派执法力量对市场实施全链条、可追溯管理。
      在“人”防方面  全面压实责任
      一是强化压实市场主办方、经营企业的主体责任。督促市场主办方严格落实“五有一网格”要求(有疫情防护指南、有防控制度、有防护物资、有医护力量支持、有隔离转运安排,实行网格化管理),并建立员工健康状况台账和风险接触信息报告制度;要求从业人员全部实行健康通行码“绿码”上岗制;联合卫健部门对冷链食品从业人员、环境、场所等进行核酸检测,做到冷链食品相关人员“一周一检”。截至1月27日,哈达市场共核酸检测1707批次(包括从业人员774次、食品样本363批次、污水样本95批次、设备设施330批次、冰箱冷藏柜145批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同时,安排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有序接种疫苗,第一批接种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128人,第二批接种336人。
       二是进一步夯实监管责任。南岗区市场监管局在哈达市场成立疫情防控专班,与主办方建立联合工作群,对巡查中发现问题,经水印相机定时、定位拍照后,直接上传到工作群中,市场主办方按要求立行立改,并于每天下午一点半在蔬菜部会议室召开工作例会,对过去24小时工作情况进行讲评,形成会议纪要。截至目前,南岗区市场监管局先后2次组织哈达市场监管一线执法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所检192人次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在“物”防方面  全面强化溯源管控
      一是强化溯源管理。全面落实进入市场销售的进口冷链食品实行“落地检测、每件必检”。及时完成哈达市场库存进口冷链食品录入,实现赋码管理,通过“首站赋码、一码到底、扫码查询、无码禁售”,实现进口冷链食品全程全链条追溯,并要求进口冷链食品经营者对进口冷链食品要提前24小时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报备,做到“赋码运转”。目前,整个市场38家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已完成主体信息注册验证,入驻率达100%。同时,还联合工信、商务等部门督促辖区内5家食品生产加工单位、56家餐饮服务单位、25家商超完成主体信息注册验证,并要求在经营场所公示追溯码。
      二是强化预警管控。全面落实进口冷链产品监测预警机制。在哈达市场设置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明确入仓预约、入场卸货、采样检测、清洁消毒、出具证明和出库放行等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和岗位职责。1月8日到20日,监管哈达集中仓检测帝王蟹17件、三文鱼371件、波龙52件、象拔蚌4件,新西兰白虾1件、海鲜冻货61件、冻南美白虾11件,共计517件产品,核酸检测61批次;装卸工人核酸检测36人,核酸检测6批次;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严格执行进口冷链食品“三证一追溯”疫情防控要求,要求市场主办方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冷链监管全流程“留样”,全过程溯源,对相关票据不全、来源不明、证物不符的进口冷链食品,一律禁止入市销售。
      三是强化重点商品排查。组织执法力量重点对大连进口服装面料、德国奔驰戴勒姆汽车配件、天津大桥道雪糕等核酸检测报告呈阳性的商品进行了排查,并及时对接当地疾控和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提高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普通货物和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排查精准度,确保涉疫商品不在哈达市场和辖区内流通销售。对辖区内的10个农贸市场专职包保,重点对进口食品、食用农产品(进口畜禽肉、进口水产品、进口预包装食品、进口水果蔬菜以及进口生产原料等)进行清底排查,登记造册,共发现6处问题隐患,均已责令整改。截至目前,共对全区经营进口食品的从业人员及物表开展核酸检测427次,其中哈达市场从业人员409人,其余市场从业人员18人次;食品样本及外包装84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原文链接:http://amr.hlj.gov.cn/index/newsshow.html?tid=6&id=3086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