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 应更关注营养不良与饮食可持续性

时间:2021-11-08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作者:佚名
摘要:近日,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樊胜根表示,中国粮食安全有保障,建议市民不要盲目囤货;应更关注因长期不合理饮食导致的身体亚健康状态等,注重营养不良与饮食的可持续性。   

  “中国粮食安全、特别是主粮安全有保障。”中国农业大学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樊胜根5日表示。他同时提醒,全球应该采取行动,避免新冠疫情从健康危机转化成粮食危机。

  疫情冲击下,粮食安全问题广受全球关注。“是否需要囤粮?”不少民众也有了这样的疑问。

  当日,在进博会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合作促发展:全球农业贸易与乡村振兴”分论坛期间,著名农业经济学家樊胜根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不建议盲目囤货。“盲目囤货将扰乱市场,人为造成价格上涨。”

  在樊胜根看来,中国更需要关注营养不良与饮食的可持续性。“我们的饮食结构可能不够合理,要么吃得太多,要么是饮食摄入中缺少微量元素。”他指出,长期不合理饮食将导致身体亚健康状态,以及肥胖超重,甚至引发慢性疾病。樊胜根认为,政府应该对蔬菜、水果与豆类等可持续且有营养的食物生产提供补贴。

  樊胜根现任世界经济论坛食品安全全球议程理事会主席。他曾于2009年至2019年担任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所长,并在2014年获得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颁发的饥饿英雄奖。

  新冠肺炎疫情会不会引发粮食危机?自疫情发生以来,樊胜根与海内外的同行们便开始关注此事。他呼吁,全球应该采取行动,避免新冠疫情从健康危机转化成粮食危机。

  在樊胜根看来,新冠疫情造成的冲击正逐渐转向消费的需求方。“需求的下降源自于收入的下降,许多人因为失去工作而无力购买营养、健康的食品。”樊胜根表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观察已经显示,许多非洲、拉丁美洲的低收入群体已转向低质量的饮食。

  樊胜根认为,全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保障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安全。

  “首先,任何国家都不能采取贸易保护、出口限制的方法,保证其国内的粮食供应。”樊胜根表示,2007至20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国采取了限制出口的办法,导致粮食价格飙升。他同时提出,应该对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加强保障。

  其次是政府补贴。樊胜根说,“因为新冠肺炎的影响,整个农村系统产业链会受到阻碍,此时政府的补贴政策就非常重要。”樊胜根表示,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仓储等环节都应获得政府的财政支持。

  最后,樊胜根认为,应该对低收入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给予持续关注。(李姝徵)


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hyid=7&newsid=6644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