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集美加强豆芽监管 抽检4批次均合格

时间:2022-04-19 来源:中国食品安全网 作者:佚名

   摘要:日前,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杏林市场监管所组织执法人员开展了豆芽质量安全监管专项检查,重点检查豆芽是否存在赤霉素等超标农药残留,增强经营主体及群众对豆芽“一品一码”追溯体系的标签识别知识,让市民吃上放心豆芽。

  中国食品安全网讯(曾晓晗 记者陈家华)豆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一些不法商家,为了一己私利,在豆芽的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或工业原料,改变豆芽的生产周期和外观以增加产量和销量。市场上的豆芽是否能放心吃,如何分辨“问题豆芽”,成为百姓十分关注的问题。为规范豆芽生产加工和销售单位的生产经营行为,守护百姓“菜篮子”质量安全,厦门集美区杏林市场监管所组织执法人员开展豆芽质量安全监管专项检查。

  20200515092149610001.jpg
执法人员检查超市内的豆芽

  执法人员以农贸市场、超市、食用农产品店等豆芽的销售场所为重点,围绕豆芽生产销售过程中非法添加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赤霉素等物质的情况,详细查看经营者是否记录所销售豆芽的名称、产地、数量、供货者的姓名、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等情况。督促、指导市场内农产品经营者者完善台账,落实索证索票、进货台帐查验记录等制度,让食用农产品做到“可溯、可防、可控”,确保市场销售的豆芽等食用农产品可追溯。截至目前,杏林市场监管所共出动执法人员35人次,检查商超、农贸市场、豆芽经营主体84家次。

  检查过程中,执法人员还随机抽取豆芽4批次进行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重点检测豆芽是否存在农药残留成分6-苄基腺嘌呤等物质成分,检测结果均合格。结合检查工作,执法人员进一步加大对辖区经营主体及群众的宣传力度,普及非法添加农药的辨别、产品标识标签规范以及“一品一码”追溯等相关知识,为食用农产品市场监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据悉,“问题豆芽”的元凶主要是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钠、赤霉素等物质,主要用于促进芽的形成、抑制根的生产、提高发芽率的低毒农药。消费者应尽量选择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正规渠道采购食物,不要到流动摊贩处购买;在选购豆芽时,可以通过外观的观察进行初步辨识,谨慎购买外观粗长,无根须,颜色鲜亮的豆芽;如购买到或在市场上发现不合格食品,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

  

  

  


原文链接: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shengnewshow?sjid=13&newsid=3033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