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玉棠”白砂糖流入市场

时间:2019-08-26 来源: 作者:
上海知名食糖品牌玉棠,在上海各大副食品市场内频频遭遇李鬼冒充。尽管外包装与正品一样,但仔细观察,冒牌玉棠不仅颜色微微发黄,还短斤缺两。据上海市市场监管局披露,虹口区市场监管局查获一生产制售假冒玉棠白砂糖的违法产业链。虹口区市场监管局已责令违法企业停止侵权行为,并对其罚款人民币58万余元。

  白糖是上海老百姓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之一,玉棠牌白砂糖自上世纪90年代初问世以来,先后荣获上海著名商标、上海畅销金品、上海名牌产品等诸多荣誉,其市场占有率在上海及周边地区连年保持第一。

  因此制假售假者盯上这个易于发财的机会,形成原料采购制假售假市场流通完整齐全的生产制售假冒玉棠牌白砂糖的违法产业链,且将违法产品销售至浦东、虹口、宝山、闵行等多个区域,严重损害玉棠的品牌形象,侵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据披露,2018年4月,上海市虹口区市场监管局接匿名举报,反映辖区有推销人员上门兜售低于市场价的玉棠牌白砂糖,经过抽丝剥茧深入排摸,一条五脏俱全的违法制售假冒玉棠牌白砂糖的产业链浮出水面。

  接举报线索后,虹口区市场监管局本着践行食品安全四个最严的要求和对上海四大品牌保护的初心,第一时间对涉案产品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和商标权利鉴定,经调查判定:涉案白砂糖为假冒侵权商品。通过对制假源头、仓储位置的暗访摸底,逐渐揭开了这条违法产业链的神秘面纱。鉴于涉案产品货值金额巨大,且涉嫌刑事犯罪,虹口区市场监管局依托两法衔接平台,联合虹口公安、检察院共同查办此案。

  经查实,自2017年7月起至案发,涉案企业售出假冒白糖12万斤,销售金额达45万余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的,可以处违法经营额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经营额或者违法经营额不足五万元的,可以处二十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的规定,针对涉案企业销售明知假冒白糖的违法行为,虹口区市场监管局做出责令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罚款人民币58万余元的处罚决定。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