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食品添加剂的神秘面纱​

时间:2025-09-09 来源:食安内参编辑部 作者:

逛超市时,你是否常被“无添加”“零防腐剂”的标签吸引?潜意识里,“食品添加剂”似乎成了“不健康”的代名词。甚至将其与“非法添加物”画上等号。在此,全国食品安全发展促进中心小编要告诉你在现代食品工业体系中,合规的食品添加剂不仅是安全的,更是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品质的“幕后功臣”。

食品添加剂到底是什么?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它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像我们熟悉的食盐中的抗结剂、面包里的酵母、饮料中的维生素C,都属于合法食品添加剂。它们不是“洪水猛兽”,而是食品工业的“技术支撑”:没有防腐剂,酱油可能还没开封就长霉;没有膨松剂,面包会硬得像石头;没有乳化剂,冰淇淋口感会粗糙如冰渣。而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危害健康的物质,从未被纳入食品添加剂范畴,本质上是违法添加物。

揭开食品添加剂的神秘面纱

关于安全性,公众无需过度担忧。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三重门槛”:一是品种准入,只有经过科学评估、证明安全的物质才能被批准为食品添加剂;二是限量使用,每种添加剂都有明确的最大使用量,即使长期食用也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三是特定范围,比如甜味剂阿斯巴甜仅允许用于饮料、糕点等食品,禁止在婴幼儿食品中使用。只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食品,其添加剂含量都在安全范围内。

面对食品添加剂,我们不必谈“剂”色变。购买食品时,与其迷信“无添加”的营销噱头,不如学会看配料表,天然食品中也含有类似“添加剂”的成分,比如葡萄中的酒石酸、苹果中的柠檬酸,它们与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在化学结构和作用上并无本质区别。而选择正规厂家产品,关注添加剂种类是否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可查询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理性看待“成分长短”——成分复杂不等于不安全,简单成分也可能因缺乏防腐而更快变质。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工业的智慧结晶,它让我们的饮食更多元、更安全、更便捷。科学认识它,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吃得明白、吃得放心。毕竟,真正的食品安全,从来不是“零添加”,而是“合规使用”与“有效监管”的双重守护。

【全国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招聘食安调研员,关注食品安全,舆情动态,依法维权,行业促进,欢迎您加入010-57744787、010-56212737。

政讯通•食品安全法制调研中心 政讯通•食品安全综合资讯中心 政讯通•全国食品安全促进中心